English

警惕“菜贱伤农”

1998-09-1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我有话说

作为全国最大“菜篮子”的山东省,今年夏天,不仅西瓜价格一落再落,而且蔬菜价格也越来越低,上好的黄瓜1元钱就能买2.5公斤;嫩绿的芹菜每公斤批发价不足0.4元,比去年下降80%,菜农平均每亩亏损500元——

前不久,在山东省委二宿舍门口遇见一对卖西瓜的农村夫妇,记者询问瓜好不好卖,价格如何?那位妇女说:“我们在这里已经卖了几天的西瓜,刚开始每公斤3角钱,后来2角钱,最后每个西瓜只能卖5角钱了。”

西瓜零售价格尚且如此,批发价格就更低了。记者在济南市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了解到,今年是该市场建立以来西瓜价格最低的一年,好的西瓜最高价每公斤卖到1角5分。济阳县的张老汉,在这里等了两天,一车西瓜只卖了1/3。

今年夏天,不仅西瓜价格一落再落,而且蔬菜价格也越来越低,上好的黄瓜1元钱就能买2.5公斤;嫩绿的芹菜每公斤批发价不足0.4元,比去年下降80%,菜农平均每亩亏损500元。济南市民没有了以往的讨价还价,有的只是同情与理解。

然而,这种“菜贱伤农”现象不是靠“感情瓜”、“同情菜”就能解决的。那么,造成“菜贱伤农”现象的根源在哪里?就这个问题,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农业厅“菜篮子工程”办公室主任刘成禄。他说,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。

据介绍,近年来,蔬菜生产成为山东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。目前,山东已建成全国最大的“菜园子”,年产瓜果5500多万吨,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%,其中有60%销往全国各大城市。全省初步形成了生产有基地、销售有市场、流通多渠道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新格局,为全国蔬菜大生产、大市场、大流通的形成做出巨大贡献。

刘成禄告诉记者,随着各地蔬菜生产规模急剧膨胀,发展蔬菜生产存在盲目性,不少地方因为调整种植业结构而出现“以菜挤粮”现象。由于协调不利,各地的基地建设大同小异,蔬菜品种单一,缺乏特色。这种无序竞争很容易引发因供求格局变化造成的暴跌暴涨,给菜农带来损失。

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,是有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。据了解,山东蔬菜加工率不足产量的5%,目前的30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,绝大多数技术落后,市场占有率低。在100家出口加工企业中,基本以出口粗加工原料为主,而且市场单一,主要集中在日本、韩国等地。由于这些龙头加工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,使菜农常因此而遭受损失。

如何做好蔬菜产业化经营这篇大文章?山东寿光市的经验能给人更多的启示。记者在寿光采访时了解到,这个县拥有27万个大棚,50万亩蔬菜,年产量30亿公斤。这样的规模相当于一般县市产量的10多倍,但寿光近些年来并没有出现“卖菜难”的问题。这除了寿光主动与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建立直供直销的“绿色通道”外,还因为寿光十分注意提高菜农的科技素质,即把蔬菜优势定位在科技推广上。寿光还确立了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转”的蔬菜发展战略,从开发和推广“琴弦式冬暖蔬菜大棚”,到立体种植及无公害蔬菜的发展,步步走在前头。据统计,10年来寿光市已开发和应用种植技术24类、200多项,引进国内新品种300多个。与此同时,寿光蔬菜大棚也经过改造创新,研制成功第三代新式大棚,经济效益提高15%以上。

日前,山东提出了今后蔬菜业的发展重点将不再追求产量。山东将在本世纪末兴建包括蔬菜加工在内的100个大型农副产品龙头企业,以求把大量蔬菜就地转化,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。与此同时,山东正规划建设10个管理现代化的省级中心蔬菜交易市场,以更好的促使产销衔接,保护农民种菜积极性,促使蔬菜这个富民利民产业健康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